在國際上一直都不乏國家間的對立。至今有些仇恨依舊難解,然而在 2020 年,也有些勢力間的對立開始鬆動。
以下是了概精選的 7 期議題,每一期都會有 5 題問答,讓你快速理解整個事件。若要閱讀完整內容,可以點擊按鈕馬上看!
在國際上一直都不乏國家間的對立。至今有些仇恨依舊難解,然而在 2020 年,也有些勢力間的對立開始鬆動。
以下是了概精選的 7 期議題,每一期都會有 5 題問答,讓你快速理解整個事件。若要閱讀完整內容,可以點擊按鈕馬上看!
因為以色列長期以來與中東國家關係緊張,外界觀察這次與阿聯的和解,可能引發其他國效仿的骨牌效應。
因為以色列在六日戰爭掌控了聖地耶路撒冷和爭議性的約旦河西岸,後續透過屯墾增加對佔領地的掌控,造成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,阿拉伯國家也因此一直沒有和以色列正式往來。
其實早在協議前,以色列因為軍事實力與監控技術提升,加上伊朗對周邊國家的威脅與日俱增,因此阿拉伯國家愈來愈想和以色列合作。
美國向來就很積極幫助以色列開展外交關係,近年透過中東和平計畫、搬遷大使館,公開承認以色列的主權,也是這次協議的幕後推手。
以色列與阿聯將為全面外交簽署一系列的雙邊協議。而目前,巴林也已經和以色列和解,下一個和解的國家外界預期會是阿曼。
《了概》是一個付費訂閱制圖文媒體,現在推出 1 元方案囉!每週出刊 2 期,讓你在短時間內輕鬆讀懂,那些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事件。主題圍繞在國際關係、地緣政治、經濟、科技等相關議題。
在這個充滿瑣碎消息、來源不明、長篇大論的資訊時代裡,了概要給你最有價值的 5 分鐘 — 因為《了概》比你更在乎你的時間。《了概》除了為你抽絲剝繭事件的來龍去脈,更要讓你有效率地理解事件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,我們承諾你,《了概》為你設計的使用情境,將提升你的時間效率:
這樣的保證,讓你不管是在通勤還是吃早餐的空檔,都能安心地擁有一個理解世界的入口!
點擊下方按鈕,把握 1 元方案成為《了概》會員,不再被龐雜資訊紛擾,給自己最有價值的 5 分鐘。
2020 年 6 月 15 日,中印邊界爆發 45 年來首次肢體衝突致死的事件,20 多名印度軍人因此身亡。
長期以來,中印未明確劃定邊界。在英國為印度劃定界線後,引起中國反彈,中印因此在邊界持續有衝突,最終在 1962 年爆發戰爭。
雙方確立了一條非正式的「實際控制線」(LAC)。但兩國仍未針對正式邊界達成共識,因此小規模衝突仍不斷。
雙方都透過修建公路、飛機跑道等基礎設施,並加派軍隊定期巡邏,以強化控制權。
中印都基於對方越界在邊界增加部隊,雙方因此引爆肢體衝突事件。加上中國在疫情期間對周遭國家有更強硬的作法,引發印度國內對中國企業的抵制。
這是為了報復川普先前殺死伊朗重要的指揮官蘇雷曼尼。
是的,美伊衝突實際上長達數十年的歷史,而蘊藏石油利益的伊朗,在近代常受到外國勢力干預。
伊朗指責美國在歷史上干涉伊朗內政、在地區行使帝國主義,美國則指責伊朗挑戰美國區域利益,威脅區域和平。
因為蘇雷曼尼曾支援過多個親伊朗民兵組織,美國指責伊朗透過扶持民兵組織威脅中東秩序。
由於川普在 2018 年單方面退出核協議,並對伊朗重啟經濟制裁,重挫伊朗經濟。在蘇雷曼尼事件後,伊朗發射導彈攻擊美軍在伊拉克的基地。
今年 2 月時美國和塔利班簽訂和平協議,只要塔利班不讓阿富汗成為恐怖份子的基地,美國將會逐步撤離兵力。
美國因為塔利班包庇賓拉登,因此視阿富汗為恐怖份子而出兵攻打,並推翻其政權。後來美國轉為幫新政府對抗塔利班,便持續到現在。
塔利班採游擊作戰,讓正規的美軍難以對抗,更靠著買罌粟花獲得大量財富。而美國扶持的新政府也無法獨力對抗塔利班。
不只如此,阿富汗戰爭花了美國 2 兆美元。美國民間更感到不滿,使得川普將撤軍視為重要政見,目前預計在明年縮減至 2500 人。
2 月的和平協議要求塔利班和新政府對談。不過兩方雖試圖達成共識,但因為對未來政權的想法不一致,增添和談變數。同時間,塔利班則是試圖奪取更多城市。
川普在 2020 年 9 月 5 日與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總統分別簽署經濟協議,原先相互敵視的兩國,將展開正常貿易關係。
因為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的民族、文化與宗教的對立,導致內部族群衝突嚴重,甚至從內政演變成國際關注的問題。
科索沃一直想要獨立。1998 年,塞爾維亞對科索沃大舉屠殺,造成上萬人死亡,使北約發動空襲迫使塞爾維亞停戰。此後,科索沃的自治受到聯合國的保護。
科索沃在 2008 年自行宣布獨立,得到多國承認,但中國與俄羅斯反對科索沃加入聯合國。歐盟則要求塞爾維亞與科索沃要有關係正常化的協議,才能加入歐盟。
其實這次協議聚焦在經濟合作,協議中很多內容還夾帶美國的政治立場,因此沒有根本解決兩國的政治衝突問題。
兩國多年來為爭議性的納卡地區起衝突,納卡地區位於亞塞拜然境內,但實際上由該地佔多數的亞美尼亞人掌控。
土耳其基於共通的民族與信仰,長期支持亞塞拜然,俄羅斯則基於軍事盟友支持亞美尼亞。這次土耳其更直接提供亞塞拜然軍事支持。
土耳其近期更積極透過參與周邊國家戰事,希望壯大國家的聲望,並轉移疫情下國內經濟衰退的注意力。
俄羅斯考量到近期與西方國家關係差,且歐洲更積極與亞塞拜然有石油經濟的合作,因此傾向展現中立的協調者、能源合作的形象。
其實負責協調談判的明斯克小組一直有呼籲停火,俄羅斯也在 10 月 10 日促成兩國停火談判。但兩國在兩度停火後又馬上開打。目前亞美尼亞已經宣佈投降,簽署停戰協議,而爭議的納卡地區則由亞塞拜然佔領。俄羅斯也派遣維和部隊進駐,確認雙方不再交火。
北約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組織,到 2020 年共有 30 個會員國,其軍事支出佔全世界一半以上。
北約一開始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對抗蘇聯的軍事威脅。後來雖然蘇聯解體,而北約野轉型成為協助東歐國家邁向民主化的目標。
因為公約的第五條款要求會員國集體防禦。一但一個會員國遭到攻擊,其他會員國必須作戰對抗。九一一攻擊時,北約就參與美國出兵阿富汗的反恐計畫。
主要批評來自美國總統川普,因為大部分會員國都沒有達到軍事支出 2% 的要求。川普甚至在今年七月批准了從德國減少駐軍的計畫。
為了凝聚內部的向心力,北約決定要聚焦更大的議題。更在七十週年峰會上,正式宣佈中國是下一個威脅,密切注意其導彈射程和南海行動。